中晟宏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探秘湖北省首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中的“尖板眼”


探秘湖北省首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中的“尖板眼”
 
      虎年春节假期刚过,在武汉市白沙洲工地内,复工复产的号角早已吹响,施工声此起彼伏,宏宇的同事们及700多名工人鏖战正酣,现场各项作业有条不紊、一片繁忙。
 
 
      这里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项目建设现场,项目所有单体在年前已全部封顶,3月份“大会战”即将到来。总建筑面积近28万平方米的项目建设区域内高楼耸立,所有单体建筑相继褪下脚手架和绿色“外套”,整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已初现雏形,而这里也将成为一所花园式、人性化、智慧化国际化、平疫结合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将进一步完善湖北省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提升湖北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优化医疗资源布局,造福周边百姓。
 
 
      现在,就带大家一起走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项目,深度了解湖北省重大公共卫生救治基地建设的“尖板眼”。
 
超前设计理念,打造多功能综合性院区
 
      作为湖北省首个正式开工建设的省级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重点工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总体定位为打造“省级EPC示范平台标杆”、“医疗工程省级领域行业标杆”。
 
 
      让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同时兼顾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功能,对医疗和建筑两个行业而言,都是新命题,但亦是综合医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必经之路。作为首个省级“平疫结合”医院,毫无经验可循。按照建造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短短的3个月内通过近30次反复讨论、修改后,一种基于“两山”医院中“三区两通道”结构和综合三甲医院整体布局相结合为设计原则的建设方案应运而生。项目团队选择从兼顾平疫两种状态去破题,实现“平疫结合、快速转换”,使综合医院在平时和疫时均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方案中将各科室严格划分成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3个区域,相邻区域之间设置缓冲间;严格划分医护人员、洁物与患者、污物的交通流线,采用“两通道”方式布置;院区整体布置上,明确划分限制区与隔离区,提前预留绿化隔离带,明确疫时出入口;在救护车出入口附近设置交通工具洗消场地,确保疫时医院的全封闭管理;在设计和安装时采用全新风直流空调系统,杜绝气流回流。假如疫情再次来袭,医院即可“一键转换”为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担起全省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和应急物资储备任务。
 
创新技术驱动,破译精益建造“攻坚密码”
 
      医疗中心住院楼内,一片“加厚”混凝土墙围成的区域显得极为突出,这里是肿瘤中心的放疗中心,先进的核磁直线加速器等设备在精准的肿瘤靶向治疗中也会产生大量的辐射,为此我们采用了超大体积混凝土围护结构、特制混凝土砌体封堵以保证精准治疗肿瘤的同时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有效防护。3米厚的墙体埋设测温线1230条,冷却水管4600米,防辐射预评估百余次,确保对辐射的有力防控。
 
 
 
     作为湖北省首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类似这样的技术难题层出不穷。项目充分发挥EPC工程的优势,利用BIM技术助推多专业深度融合,明确深化设计流程与质量,前置深化设计时间,减少多余工序与资源浪费;针对项目特点,通过断水专项策划,合理工序穿插模型,实现快速建造、节约工期;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的80余处超危大高支模工程,项目创新性研发了适用于超高悬挑的“可周转悬挑工字钢支撑体系”,通过分区、分类管理,编制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多次进行技术交底,安全零事故的完成了高支模工程施工,其专项方案荣获武汉建筑业协会首届危大工程方案技能竞赛 金奖。
  
 
      无人机在施工现场按预设线路巡航,将数据传输回指挥中心管理平台,所有情况一目了然;无线测温系统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超限报警,优化施工质量控制流程;7座塔吊由驾驶员通过5G、AI辅助视频远程遥控完成操作,塔吊运行精准迅速,安全可靠;环境监测系统对环境污染进行实时监测,对扬尘、噪音、风速、风向、温湿度、大气压、有害气体等污染及时管控。
 
  
      2022年1月13日,武汉大学洪山院区项目经过项目部全体成员的努力与奋战顺利封顶,在下一步的监理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信于人、忠于事”的宗旨、“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的原则,秉承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确保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无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进度符合施工进度要求。
  
       0路漫漫其修远兮,将来还任重面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项目部的全体同仁将再接再厉,向社会与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